2023-05-27 08:00:33 来源:通信产业网
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是推动5G在实体经济中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深度融合的关键。
四年前的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601728)、中国移动(600941)、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正式拉开了我国5G商用的大门。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广电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资料图片)
四年过去,我国5G网络建设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在网络覆盖广度、深度进一步提升,截至4月末5G基站总数达273.3万个,超过全球60%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达6.3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7308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37.1%。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5G作为新基建之首,在产业数字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关键作用。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是推动5G在实体经济中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深度融合的关键,发牌四年,一场覆盖与应用的“追逐”正不断上演。
“大而全”的网络覆盖
通信基础设施是5G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底座和基石,也是5G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来看,5G频谱资源分为高中低三部分,5G频率越高,能提供的峰值速率也就越高,但与之相对的就是覆盖效果也就越差,因此,面向5G网络的全覆盖,低频组网成为我国运营商部署的重点。
随着5G建设的推进和应用的深入,5G网络建设开始从广覆盖进一步向深度覆盖延伸。
在低频段资源方面,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共享使用700MHz频率资源以及广泛用于农村和边远地区覆盖,而中国联通获批重耕900MHz也有利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快速推进农村及边远地区的5G覆盖,提升网络服务质量,比如上海联通充分发挥3.5G频段的高速业务供给能力和900M频段的低频深度覆盖能力,打造了3.5G+900M高低协同的5G精品网络,在确保用户高速接入的同时,也兼顾原来因深度覆盖不足的信号死角。
与此同时,随着5G建设的推进和应用的深入,5G网络建设开始从广覆盖进一步向深度覆盖延伸,随着网络逐步成熟,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面向高频资源,毫米波作为5.5G的关键频谱,具备更宽的频谱资源,更高的空域隔离度,更窄的波束,更精准的波束协同等特征,这将大幅提升定位和感知能力,从而满足大上行和通信融合感知业务需求,同时,毫米波TTI更小,这将大幅降低网络时延,使能宽带实时交互业务,目前围绕毫米波我国运营商也开展了诸多探索。
无疑,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方式亟需通过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来解决5G建设的低成本、深度覆盖等问题。
因此,面向高流量、高价值场景应用,作为移动网络中最靠近用户的领域,无线接入网直面5G时代多样化的部署方式、垂直化的业务场景和差异化的性能需求,小基站因其低CAPEX、自带容量、建网便捷、易于管控四大特点将以低成本方案快速满足运营商各类场景覆盖需求,节省运营商OPEX,助力5G网络建设高质量覆盖。
今年,5G将进入场景化覆盖新阶段,以交通枢纽、购物中心、展馆、商业楼宇、5G工厂等代表的高价值场景将是5G小基站的重点部署方向,5G专网需求的不断提升,也将带动5G小基站迎新的增长,最终实现5G网络的“大而全”。
补齐关键能力
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从联接人到联接物,从生活场景的联接到生产场景的联接,联接是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5G的能力也决定了5G应用的发展。
在技术能力上,当前以eMBB为主要建设目标的5G网络,基于3GPP R15版本的高带宽和部分低时延能力,能解决大部分垂直行业对网络接入和业务承载的需求,但难以满足某些行业应用的更高需求。前期5G应用存在一些技术短板,如某些行业应用所需的上行带宽能力存在瓶颈,无线覆盖的随机性和通信可靠性无法比拟传统工业总线等。
因此,3GPP在R15-R17标准在完成了5G三大典型场景技术能力定义后,重点加入了以RedCap为代表的针对中高速大连接物联网技术,旨在以极简5G对物联网应用进行低成本和性能的平衡。
相关专家介绍,RedCap一方面能够实现和5G基本相当的低时延以及5G网络切片等新能力,同时在低功耗、低成本方面也能够满足行业的期待,目前行业很多相关研发和实践集中于一些速率相对较低的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以及面向个人用户的穿戴设备。
2022年中国率先实现“物超人”,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越了移动通信用户规模,2023年物联网将全面加速,走向全场景应联互联,走向低成本广泛连接、走向无源物联、走向核心生产环节,2023年大约有50多款RedCap终端上市。
业内预测,随着终端模组成本的降低和网络向更高制式演进,RedCap将逐步替代4G物联成为中高速物联的主力,未来3年连接数将达到亿级,不过,RedCap若想最终走向大规模商用,还需要跨越成本、生态等方面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面物联网连接外,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速度加快,用户规模不断增长,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升级优化。
2022年开始,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成为行业关注热点,针对5G卫星,我国也在开展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
其中,NTN是3GPP在R17阶段制定的基于新空口技术的终端与卫星直接通信技术。针对卫星通信场景距离远、移动快、覆盖广带来的多普勒频偏大、信号衰减大和传播时延大等问题,NTN进行了空口增强协议设计,引入了调度时序管理、HARQ功能编排、上行传输时延补偿、空地快速切换等先进技术,已具备基本卫星通信能力。
NTN是地面蜂窝通信技术的重要补充,是手机直连卫星的技术方向之一。利用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5G网络的融合,可以不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提供无处不在的覆盖能力,连通空、天、地、海多维空间,形成一体化的泛在接入网,使能全场景随需接入。
从RedCap到NTN,5G标准的不断演进也在推动着网络连接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5G融合应用技术产业初步构建,5G技术供给能力随标准不断提升,驱动行业应用关联技术创新升级,而面向即将到来的5G-Advanced,全新的应用生态也正在形成。
5G下半场:勠力商业价值
ICT技术的持续渗透,让连接的作用和重要性不断得到凸显,人们对于互联互通与数字化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作为5G建设大国,四年过去,中国5G实现了全球瞩目的规模化发展。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服务全球最大的5G用户市场,开展了全球最丰富的5G社会应用。
移动通信产业的技术演进,十年一代,5G将是2030年前最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并将持续服务到2040年。去年6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刚结束的3GPP RAN第96次会议上,R18基本完成立项,R18将不仅是5.5G的第一个协议版本,也是推动5G迈向全新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
总体来看,5G-A技术产业处于不断演进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整个网络的宽带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上行方面的进一步增强。在物联方面,包括极简网络、新型无源网络以及低时延高可靠网络,都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新的前景。
在覆盖方面,5G与卫星技术实现天地融合的发展。在感知方面,通感融合激发新的应用潜能,让连接更加智慧。
可见,5G-A时代,通信和智能的全要素融合将助力5G网络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业务能力,加速产业链实现应用与商业价值。
今年四月,三大运营商“春收”的喜悦跃然纸上,也为2023年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开门红”。
据工信部数据,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252亿元,同比增长7.7%。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8%,增速较1—2月提高0.3个百分点。
具体到三大运营商。据财报,中国电信实现营收12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4%;中国联通营业收入达到972亿元,同比增长9.2%;中国移动营业收入达2273亿元,同比增长10.1%。
一季报相关数据的披露进一步说明,运营商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第二曲线”业务的比重持续上涨,5G成为各自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引擎。
技术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ICT技术亦成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相信在产业链的通力协作下,我国也将抓住5G-A带来的新价值、新机遇,不断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带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科技进步与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