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8 11:08:04 来源:钱江晚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6月19日,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将在金华永康拉开帷幕。
(资料图片)
作为本次省级赛事的举办地,职业教育为何在这座浙中县城如此火热?这座城市的底气从何而来?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素有“中国五金工匠之乡”美誉的永康。
这里拥有5万余家五金制造类企业,是全国最大的五金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在永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赫然树立着一座红白相间的雕塑,其上还有一面写有“世界五金之都”六个大字的巨幅广告,彰显着这个城市的雄心和抱负。但同时,永康想实现跨越发展,亟待解决一个人才保障问题:如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产业技术创新?
发放8.4亿地方专项债券;占地581亩、投资31.7亿元;试行教师报备员额制每年提供100多个编制……近年来,永康市人民政府把“打造全省一流技师学院”作为新时代五金工匠培育工程的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建设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去年4月,该学院成功入围全省10所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单位,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县(市、区)级技师学院,通过6年时间实现从技工学校到全省一流技师学院的快速蜕变。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的职业教育紧紧伴随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弱到强,不断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了一大批支撑“浙江制造”崛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观察五金工匠培养的“永康模式”,以小见大管窥浙江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技之长,名动天下
高二生被高校和企业疯抢
深夜11点多,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的实训大楼依旧灯火通明,省赛临近,集训队的选手们正在分秒必争的刻苦训练。
走进一楼大厅,抬眼就能看到一整面墙的“金牌榜”,驻足数了数,“上墙”的金牌选手、金牌教练共有22位,他们的姓名、照片、奖项简介彰显着一代代年轻人的奋斗和荣耀,也激励着后来人续写梦想。
高二学生李基辉的照片,还没来得及更新上墙。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中,李基辉荣获该赛项全国一等奖(第三名)。
沿着楼梯走到二楼出口处,又是一处金光闪闪的荣誉墙,摆放着众多获奖证书和奖杯,李基辉指着最上面一排的一座水晶奖杯对记者说:“这个,就是我的奖杯。”
回想得奖时的情景,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的应一晟至今难掩激动心情,“在学生时代我也曾参加过此赛项,当时拿了全国二等奖,一直留有遗憾,后来我通过人才引进回到了母校,成为了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一年半的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终于带领学生拿下了全国一等奖。”
“技能传承一代接一代,这个实训中心应该共有五代人了,我算第二代,我们这从不缺金牌选手、金牌教练,我们不仅要为永康培养高水准的工匠,而且要向中国乃至全球输送第一流的技能人才。”实训中心领队老师蒋进的话语里尽显底气。
去年,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2022年首届“八婺大金匠”“八婺杰出金匠”培育项目入选人员名单,蒋进名列其中。蒋进说:“我毕业于金华市技师学院,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从老师那学到一句话‘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从我们大楼走出去的人,都是被高校和企业疯抢的,现在有的人是拿高薪的企业技术骨干,有的回学校当老师,有的保送升学,等等,大家都有很好的发展。”
据悉,李基辉已经被保送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蒋进介绍说:“获奖消息传来后,好几所高校都来联络基辉,浙江机电职院老师更是当天就赶到了学校,还有不少企业抛来了橄榄枝。但目前他仍在刻苦训练,因为作为国一选手,接下来这位技能健儿将努力奔赴世界技能大赛。”
彻夜灯明,点点灯光下,实训室里升腾起来的,不仅是选手们的实训热情,还有他们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五年,该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先后斩获14金8银8铜。
当很多本科毕业生还在为“脱不下的孔乙己长衫”而苦恼的时候,这些技师学院的学生更像“追光者”,一头埋进实训车间,拿下一个又一个奖杯,赢得一张又一张证书,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简历,以点滴积累为未来加码,用汗水拼出一条阳光大道。
二十出头,年薪百万
校企共建打造“实践”课堂
除了实训队选手,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其他学生的就业也不愁。副校长吴勇说:“毕业季,我们都不用办招聘会,学生都提前被企业订走了。近三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8%,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2.3%。”
该学院每届学生约两千左右,其中很大一个出口是订单班培养。目前,已建成“王力模具班”“飞剑智能制造班”“步阳工匠班”等订单班6个,每年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上千人。
从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出发,驱车20分钟,记者来到了步阳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成立31年的步阳集团,去年上交国家税收8个亿,多年名列永康的纳税榜首。即将高三毕业的朱坤奎就在这里实习。
“我是机电专业的,在校学习2年,在企业实习1年,之前一直在车间跟着老师傅学习,十几天前,转到了销售内勤岗位,制作工艺、产品款式、特殊材料、下单规范等等,我都逐渐掌握了。今年还参与过招工,招进了20多个人。”朱坤奎介绍,仅实习期间他就拿到了四千左右的工资,转正后的待遇会提高,而那些高级工班、技师班毕业的学长们收入更高。“我有位学长,也从车间技术人员转岗当了销售,派驻到外面办事处了,干得好的话,一年薪酬能拿到一两百万。”
步阳智慧门业研究院院长胡金奎说:“我们和技师学院的合作已经很多年了,起因是不少员工的子女在那个学校,就想吸纳步阳人的二代。现在,除了学生来我们企业实习,我们董事长及行政、生产、技术方面的专家也被该校聘为兼职高级讲师。”
在胡金奎看来,与高校毕业生相比,技师学院的孩子一样潜力无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专业方面,只要肯学,总能成长起来的。我们更看中新员工是否有一颗上进心,是否能吃苦耐劳,是否有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订单班里面也有不少好苗子。”
步阳,只是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双元共育”实现校企“双赢”的一个例子。
据悉,该校已经和步阳、哈尔斯等超百家规上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双环境、双导师、双岗位”育人,实施“新型学徒制”培育模式,根据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训,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
为了培育能操作、能设计、能创新、能协作的“四能”高技能人才,学院正在努力将生产线搬进校内,目前已建成实验实训场所50余个,创新设立“技术难题攻关、新品研制试验、技能人才训练”三大类功能场,真刀真枪开展实践,产出被市场认可的成果。比如,该校师生技术团队为吉利汽车研发的工装夹具能将一套产品加工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到2.3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
凭借在校期间不断打磨的市场敏感度,除了就业,毕业生创业比例也不低,目前该校毕业生中先后走出6500多名企业家。
技师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于这一点的争论,伴随着职教改革之路。 “学校育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引领和推动产业的发展,但五金产业设计变化快,产品周期短,这个只能是理想化的目标。我们学校这么努力了,还是跟在企业后头,但我们至少要跟上不拖后腿,师生要抓紧学习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夏其明说,不论学历高低,一线教师都必须下沉到企业,如此才能与企业人才需求真正接轨。
“技师院校的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企业,两者命运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这类学校的活力就在校企合作。按谁的标准来培养人?不能只站在学校看职教,而要站在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按照行业的市场的标准来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夏其明说道。
博士组队,技术攻关
工程师智库为行业赋能
6月13日下午,“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新凯迪学院”“数字技术研究所”“新凯迪数字化班”一并揭牌。
除了共育人才的产业学院,为何还成立了研究院?因为技师院校不仅是高级技能人才的孵化地,还是深受永康及周边地区企业信任的技术难题攻关地。
该校科技处负责人胡天喜是学校引进的第一位博士、正高级工程师,45岁的他曾担任过高校老师、企业高管,虽说常年在外地,但刻在骨子里“永康话”却透着浓浓的乡情,“我现在是两城生活,妻子孩子还在上海,回来是看到了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本土优势,认同学校‘技能+研究’的职业教育方向,贡献一己力,带动一批人,反哺家乡、建设家乡。”
上个月,在以“技术融合·赋能联结”为主题的第二届永康工程师大会上,正式成立由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牵头的“永康市工程师智库服务团”,胡天喜博士就任首届团长。
胡天喜说,自2020年召开首届永康工程师大会以来,永康就在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市,在省内率先成立工程师智库、工程师学院和工程师协会。目前,工程师智库已吸收200多名优秀工程师及专家。“围绕推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化应用、展望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工程师智库服务团能做的事很多。”
其实,早在市级工程师智库服务团成立之前,作为学校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胡天喜和团队另4名博士,每周至少一次走访企业,瞄准企业“研发难”堵点,坚持“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将工作站建在生产线边”。胡天喜团队的到来,让企业的痛点找到了突破口,“从企业了解了具体问题后,我们会对接相关科研院所或厂家,做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此外,作为学校老师,博士们也让学生有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提升。
从最开始的技能型,到后来的高端技能型,再到现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对职教人才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也经受着现实的不断检验、追问。技术技能型意味着技术和技能的融通是个趋势,企业要求一线员工不光有技能,还要懂编程、会调试,而有的岗位对操作人员的知识要求更高。包括胡天喜在内的博士们不止想服务地方经济,还想培养大国工匠。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快速发展,作为与经济社会契合度最高的职业教育理应紧跟时代发展,培育‘技能+研究’的高技能人才。”胡天喜说,地方产业兴旺离不开技能人才,大批技术娴熟、手艺高超、能够掌控现代化设备的技能人才队伍,也是是实现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石。
职教配套,共富先行
广域合作“共振”打造技工摇篮
打造技工摇篮,不局限于校园围墙内。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在内的技工院校的育人范围扩大到了校外、市外。
目前,永康市畅通产业工人“才富双收”的成长通道,本地企业中有50%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参加过学院的技能培训,技能应届生月薪可达1万元以上。其中,来自江西省吉安县的10名毕业生全部在永康就业,有8位自主创业成功成为企业主或者公司高管,2位同学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年收入在20-70万。
共同富裕愿景下,永康还通过省际合作,应对人才缺口挑战。当地联合中西部地区,推动西部学子“东迁”进入永康市的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学习职业技术知识、进行在职培训,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西部的学子经过在永康职校的学习和企业的锻炼之后,政府也将鼓励一部分优秀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目前,永康已经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学分互认机制,与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江西等5省职业院校联合办学,计划每年培训7000名至8000名技能人才,力求每年为西部解决高质量就业4000人以上,解决东部技能人才需求8000人以上。
联合6所国际知名院校成立国际学院,提升学生国际化;与西安电子、浙工大等高校及德国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高起点建设“五金智能制造中心”和“现代五金产业研究中心”;与云贵川皖赣等5省6院校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培养适应力更强的高级工、技师……广域合作“共振”,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加大,让永康五金“出海”之路行稳致远。
关键词: